荷兰、韩国与中国多肉产业对比及启示
春节前,我走访了几家荷兰和比利时的多肉生产企业,这里高度自动化和规模化的生产方式令人惊叹,对解决国内生产企业人工成本增加、产品标准化程度低等问题都有借鉴意义。年后,又到韩国走访,这里原本是国内多肉引种和海淘的最大市场,如今品种输出力量弱化,销量下滑严重。
欧洲多肉成品
生产端比较荷兰花卉发展水平在世界名列前茅,在多肉产业方面,荷兰虽然不是最大的产区,但却是发展最成熟的地区之一,是规模化、标准化产品运作的典范。
荷兰有10多家专业生产多肉的公司,生产面积超过3万平方米的企业有三四家。荷兰的多肉企业多使用文洛型(Venlo)玻璃温室,具有小屋顶、多雨槽、大跨度、格构架结构等特点,内部可方便地设立隔间,而且依靠屋面开窗通风,通风面积比一般温室大得多,玻璃作为屋面材料增加了透光率,对于喜光、喜干爽的多肉植物来说,是理想的生长环境。
自动化装盆机、机械手臂、自动物流传送系统……高度机械化是荷兰生产温室的一大特点,环境控制也多为全自动系统,因此荷兰多肉生产企业的产品整齐度好、标准化程度高,不过品种单一,以绿色、中大株型产品为主。大生产企业掌握销售途径,小生产农场则只选择三五个品种量产,供应给大企业的销售链。
荷兰的多肉生产企业有明显分工,种苗商与成品生产商各司其职,所以成品生产企业从开始种植时就选择整齐的穴盘苗,这不但利于后期统一规格,而且使得成品生产周期大大缩短。
欧洲多肉生产温室
韩国多肉以精致小巧为美,色彩艳丽、品种繁多,引种商的脚步遍布欧洲、非洲、北美洲等主要的多肉生产国和原产国,是收集景天科多肉品种最丰富的地区之一。
韩国有100家多肉生产农场,主要以家庭农场形式存在,生产面积在3000平方米到3万平方米之间,超过1万平方米的大户不多。农场使用连栋温室和日光温室,温带海洋性气候使得这里的多肉色彩艳丽、株型紧凑饱满。韩国多采用叶插和砍头方式繁育多肉,部分品种籽播繁殖,因此在标准化方面不敌荷兰。
韩国多肉产业链的前端是引种商,他们将品种分配到合作的生产农场种植,自己则身兼品种商和销售商的双重身份,既接触种源,又接触消费者,通过控制品种产销掌控着多肉产业的走向。
韩国多肉生产温室
作为中国的主要引种国,韩国近四五年获得了大量中国订单,多肉出口量快速超过本土销量,一些进口商也从欧洲采购多肉转手卖给中国。面对暴利,新农场不断涌现,原来的农场也纷纷扩大生产规模,快速扩繁使得韩国多肉品质下降,快速扩张导致的“后遗症”接踵而来。随着中国引种浪潮渐进尾声,韩国多肉的品种优势变小,价格随着中国市场一路走低,其出口订单快速减少。2017年春季,到韩国采购的中国客商数量大减,韩国多肉生意一落千丈。扩产后的韩国失去了中国市场这一重要“接盘手”,新增产量难以内部消化,急需寻找与中国市场合作的新突破口,或开辟新的出口市场。
中国的多肉生产农场数不胜数,分布广且难以统计,更重要的是,国内的多肉生产规模还在不断扩大,新生产商不断出现。“快”是中国多肉的发展特点。
目前,国内的多肉生产主要分布在福建、上海、山东和云南四大产区,其中山东和云南作为新产区,发展势头迅猛。国内的多肉生产以连栋温室和单拱大棚为主,在福建、上海和山东地区,小农户居多,日光温室和单拱大棚应用较多。生产面积在5万平方米以上的企业数量不多,但面积在2万平方米以上的农场数量就非常多了。
国内多肉生产方式与韩国类似,种苗商与成品生产商并没有明确分界,总体来说设施简陋、机械化程度低、标准化程度低、品种繁杂。
国内多肉市场崛起迅速,依靠网络媒体转播,多肉似乎一夜之间成了明星产品,价格在2014年以前都是走高状态。从2015年开始,普货品种价格走低,进而成为超普,新品种对农场的吸引力也在快速下降。在2016年以前,中档以上品种大部分都在农场之间作为母本流转;2016年以后,大众消费市场成了检验品种的试金石,农场引种需求减弱,生产者也意识到,引种市场红利正在快速消失。
国内多肉生产温室
产品特点比较荷兰的多肉产品针对性更明确,在量产企业和爱好者之间差异较为明显。量产化产品主要针对零售终端,面向桌几摆放、阳台种植和庭院景观布置,大部分为小盆栽产品。荷兰多肉没有品种概念,以规格大小来区分价格,产品统一度非常高,标准化程度强。荷兰多肉量化生产品种不多,对新品种的需求也不强烈,很多传统品种已经连续生产十年以上,在单品生产习性的把控和标准化概念的普及方面,国内多肉生产企业难以企及。爱好者也有自己的大棚,承担收集品种和杂交育种的作用,玩赏作用远大于商业用途。
韩国多肉对标准化追求不高,主要依靠品相吸引消费者,因此精致、小巧、色彩艳丽是韩国多肉生产的目标。韩国多肉分为国民多肉和爱好者多肉两大市场,国民多肉主要是一些颜色鲜艳、易于繁殖、产量大的品种,这部分产品标准化程度相对高一些,产品主要看色系,对品种也不太敏感,通常价格低廉。爱好者多肉市场则对新品种追求强烈,这部分资源被引种商控制,他们负责在全球范围内收集、引进新品种,由于新品种数量不多,价格通常较高。
韩国多肉生产温室
中国的多肉市场在近5年爆发式发展,大量品种涌入,因此品种结构混乱。2016年以前,大量品种以种苗形式在农场之间交易,现在市场对品种需求度减弱,进入了品种消化期。前期旺盛的引种需求使得单品生命周期短暂,追求暴利的生产者围绕新品种打转,现在市场逐渐归于理性,超普品种成为产量最大、销售最多、认知度最高的产品;普货品种则是初期引种潮时,经受市场检验后遗留下来的品种,量产之后价格亲民;中档品种依然是游走在农场之间的品种,不过价格下滑较快,一些品种被市场淘汰。
国内多肉审美趋近韩国,但在旺盛的市场需求面前,品相让位给利润,产品整体质量低于荷兰和韩国。在标准化方面,由于小农户型生产者居多,产品规格不仅区域差异明显,连同一地区的不同生产者之间也难以做到规格统一,而且小苗、半成品、成品同时销售,漳州地区算整体标准化程度最高的地区。在国内,电商销售渠道是多肉的重要销售市场,而电商对产品标准化程度要求较高,因此一些瞄准电商市场的供货商在标准化方面走在前端。
国内多肉生产温室
销售模式比较荷兰的多肉产业只是花卉产业中的一小块,因此整体服从于花卉行业的大规范,与其他花卉产品有相同的销售路径。荷兰多肉生产企业根据订单生产,这使得行业总体生产有序可控,大部分企业不接受“空降”订单,即便有利润诱惑,企业也不会突然增产,更喜欢能长期合作的对象。
荷兰多肉主要依赖拍卖市场和花园中心、商超、花店等两大路径销售,已完成去品种化。在拍卖市场,多肉作为盆花中的小品类出场,与蝴蝶兰、红掌等产品“同场竞技”,主要供应周边批发商采购和外贸公司出口采购。大企业与花园中心和商超的合作关系更密切持久,后者每年会按销售计划下单,生产企业按计划供应产品即可。
韩国多肉销售在国民多肉和爱好者多肉市场有不同的操作模式。在国民多肉市场,农场生产的产品直接销往花店、超市等,价格低廉,作为基本花材使用进行拼盆,已完成去品种化。在爱好者多肉市场,产品经由农场进入专业多肉卖场,在卖场进行深加工后再销售,此时的多肉不仅要求产品精致,还体现了卖场与客户的交流,承担了很多社交功能。韩国多肉卖场比较多,大多是独立建造的大棚,组盆、老桩产品都有,注重新品种和好品相,价格比国民多肉高。
国内多肉销售主要分线上和线下两部分,都未去品种化。线上电商市场涵盖淘宝、微商、海淘等,少部分商家对品质和规格的标准化把控比较严格,另有一部分商家为了低价引流产品质量极差,在没有实物参照的基础上,电商品质参差不齐,既有良心商家,又有“垃圾处理厂”。在去品种化没有完成时,电商将价格透明化,对线下经销商冲击较大。
线下销售分传统市场批发和花店销售。传统花市里的产品未经加工,直接用种植盆销售,再加上花市环境难以满足多肉生产要求,不少产品品相不佳,徒长、褪色问题比较突出。部分花店也销售小而精的多肉产品,这不是说品种有多好,而是需要将植物状态打理得比较好,并且配上精美盆器,提升产品附加值。
国内缺乏订单意识,能长期合作的花园中心或商超销售路径均不成熟,根据市场变化,销售变动较大,因此生产商在经过暴利期后会承担更大风险。不过现在专业的多肉卖场越来越多,大多是由爱好者或小生产者转型做零售。卖场产品丰富,注重产品品相,能对产品进行加工,还提供代养功能,场主精通多肉养护和品种,可与客户交流,是依托于多肉形成的小社交群体。
几点启示国内对多肉生产标准化的呼声越来越强,而参照荷兰生产经验,进行种苗和成品生产的企业分工有利于提高标准化程度。山东半岛和云南生产多肉的气候优势明显,而老产区的生存空间受排挤,两者合作或许能带来更好的销售效果。以上海为例,上海地区气候湿热,多肉上色困难,而且普货品种产量大,春季品相敌不过山东货,夏季没法出货,秋季山东9月就可正常销售,而上海要等到11月以后,品质和上市时间都不具备优势。如果上海能生产标准化的砍头苗供应山东和云南的成品生产商,这样不仅能促进多肉标准化进程,还能利用自身在小苗生产方面的气候优势重新获得发展。
去品种化势在必行。从荷兰和韩国的多肉销售情况来看,去品种化产品销量最大,在市场中的生命力也最持久,而国内引种红利逐渐消失,去品种化是未来几年产业调整的重要课题。在初期的引种大潮中,单品市场生命周期短,很快就被新品种淹没,所以大部分品种的市场潜力并没有得到完全开发,需要生产者根据当地气候、消费者喜好和品种自身特性重新进行优选,进而量产做到物美价廉。依靠更优质的产品、更合理的价位吸引消费者,做大多肉市场的盘子,行业才能实现长久发展,薄利多销会促使多肉成为小盆栽的常规品类。
突出多肉的社交属性,开发新应用途径。社交属性是多肉近年快速崛起的重要原因,在韩国,多肉的社交属性仍发挥着重要作用,所以国内仍需通过各种多肉活动和展会,宣传多肉作为社交活动载体的功能,使得多肉在完成去品种化后仍能保持对消费者的吸引力、增加消费粘性,从而促进多肉产业可持续发展。此外,多肉目前在鲜切花、室外景观建设方面的应用已初露苗头,可以通过拓宽应用市场来促进产业发展。
(文中所说的多肉植物大多指景天科多肉)
页:
[1]